讲了几期规划定位产业链的知识,大多数地产其实做出来了一个好的ppt,里面这些都有,一旦拿完了地就不按这样去落地了。所以要真干一个专业的园区,其实落地是非常难的,而专业的园区里面医药产业园区又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所以,我们今天分享个医药产业园区的案例,讲一讲那些坑,其实还是非常有代表性的。

当下你操盘一个园区,定位生物医药产业园,规划也做了,产品标准厂房为主,办公研发为辅,一开始设计的时候都有哪些坑呢?
说心里话,真的是做过医药园区的运营商脑子里第一想到的就是先找客户,一开始都不知道客户在哪里,做一个医药园区,大概怎么做都很难逃脱企业需求不同而带来的浪费。
比如,武汉东湖一个专业医药园区,已经算国内很专业的团队,在建设时考虑到了各种相关问题,包括自己建设污水处理站,把生产蒸汽系统直接接入园区,做了双回路供电系统,这些绝对是招商的亮点。问题是你不知道哪些企业要哪些企业不要,只能都建起来,200多亩地这几项就投入4000多万。从后来招满了企业,整体园区运营过程来看,生产蒸汽企业用的比例并不大,现在一年光这一项就亏200万。
其实这是一个老问题,一开始做规划的时候,谁能知道园区企业排放量多大,用蒸汽量多大,用电量多大,做大了浪费,做小了,不够用比浪费更麻烦。
再说管井,为了园区美观,不破坏外立面,现在的园区企业的管道统一走管井,若真是大企业,一个企业把你管井就用满了,别人没法用了。排污口也是,200平方放一个,还是150平方放一个?这成本也不一样,医药企业对排风系统要求非常高,到底怎么建?这些都是做园区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再比如,污水处理厂你是有了,其实做医药和器械的还要产生一些固体废弃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危废,这些谁来处理。量太小了,可能都没有人来收,量太大了,没那么多配额给你。
生物医药企业需要的GMP车间
最后我们说产品,也就是你盖的房子,就连盖房子也是要交学费的,干过生物医药产业园的人都知道,厂房层高净高不能低于4.2米,否则通不过GMP认证,所以产品多数要做4.5米,能不能做5.4米,没必要,很浪费成本,地产公司喜欢的高大上在产业里面完全不适用,5.4米降到4.5米,每一平米给到企业手里单价能差1000块钱,最终落得实惠的是企业。
多解释一下GMP洁净厂房,一般做好了洁净,生产用的空间一般也就2.6米,上面其实是通风和检修通道,如果层高是4.5,那么4.5-2.6=1.9米,检修人员进去大不了弯一下腰就可以了,5.4米-2.6米,你留一个2.8米的检修通道难道是为了练广场舞吗?肯定不是,对吧?
现在很多产业地产做研发办公的项目,一楼做的好高,感觉是很气派,带来的问题就是空调效果不好,而且实际上企业也用不着,很多企业4米做研发就够了,你弄到7米每平米建设成本都要超7000了,吃亏的还是企业,当然你说可以打成两层用啊,政府现在比谁都明白,这是打擦边球的做法,不管是不管,一管就是问题。
生物医药企业喜欢方方正正的户型,柱子越少越好,但是单层面积还不能太大,800-1000就行,利用性最好。单层1500平米好不好?不一定好,通风效果是问题,消防报批也会受到影响。
医药企业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你看我们一般的生产企业都是生产放一楼最好,生物医药企业不是,有很多企业要上楼往顶层放生产,办公研发在楼下,为什么呢,因为要排气,生产放顶楼排气方便,管道走的少,这都是产业的特色。
于是你的定位,规划产业链都想清楚了,还要面对这么多问题,要不说产业地产不好做呢,问题就在这里。理论上最完美的是操盘团队,能够提前知道客户在哪,尽量定制去做一部分,而不是大而全的先建好。
做生物医药园区也有好处,就是这些企业一般落地了十年八年肯定不会跑,因为硬投入太大,所以不会轻易搬走,你就陪着入驻企业一起成长就好了。
说到厂房产品顺便多提一句。有时候看联东做产品挺有意思,产品品质其实并不高,但是卖的好,说白了,就是企业感受到了实惠,三四千的厂房企业买得起,还有资产保值升值的空间,说白了,产品的竞争力一定程度上就是从省钱省的厉害体现出来的。
当然联东也有做的不够好的地方,就是房子卖的快,很少见到做出真正的产业集群,想来这世界上的事情也没有十全十美的。
交过学费自然就会知道市场要什么,怎么能做出又卖得好,又节约成本的产品才是关键。为了降低售价,灵活的针对市场。同理,产业地产也不适合刻板的定价原则。什么建设成本加10%,这种定价方式都是不考虑市场的。为什么?因为,高层的成本肯定高于多层厂房,但多层厂房更好卖,都按一个规则定价,这个卖亏了,那个卖不出去了,这些可能都是地产公司转型做产业所必交的学费吧。

我们今天以生物医药园区为例,介绍了产业和地产的不同也同时介绍了一些生物医药产业园的坑,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今天就聊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