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之下,生鲜电商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社区生鲜也在疫情期间得到了快速的推广发展,线上社区生鲜业也成为了一个“互联网买菜”新阵地,那么它的价值也需要重新评估。社区生鲜“到家”模式在未来又会得到怎样的发展呢?中商咨询研究中心带大家分析一下:
一、社区生鲜的发展现状
社区生鲜行业元年应在2013年后,而爆发式发展则在2017年才正式开始。在2013年前的大部分社区生鲜企业其实都是传统商超新创或改造而来,据中商咨询不完全统计,仅华东地区56个生鲜企业样本中,50%的社区生鲜企业是2017年以后才成立的。
社区生鲜作为新业态发展对于零售及电商行业巨头企业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庞大的市场规模和巨大的商机,使得生鲜领域从来不缺掘金者的身影,各路“神仙”纷纷进场。当下,生鲜市场的蛋糕虽然足够大,但竞争也是异常激烈。阿里旗下盒马生鲜、美团买菜、腾讯旗下每日优鲜,京东系7fresh纷纷布局,生鲜品类俨然成为创业风口。
随着永辉超市、美团、阿里和京东等巨头的加入,以及一些得益于资本注资的地方品牌逐步发展稳定强大,形成了以品牌化为主的连锁社区,社区生鲜行业竞争尤为激烈。从O2O生鲜电商,如易果生鲜、本来生活;生鲜B2B,如宋小菜、有菜;再到巨头入局,如阿里孵化盒马鲜生、永辉超级物种和永辉生活、京东7fresh、美团小象生鲜;再到社区生鲜,如生鲜传奇、谊品、钱大妈、三蛋生鲜;以及走社区团购路线的宝能生鲜、橙心优选、兴盛优选等等;各大平台商家前赴后继,涌入生鲜这一赛道。
二、社区生鲜的特点
根据中商调研分析发现,从消费者市场来看,目前生鲜行业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消费者并不“忠诚”。
尤其在买菜这个问题上,消费者平均每个月到5个地方去买菜,而且买菜也不是大家认为的就是单一渠道,并不是说从其它家超市到你家超市,更多的消费者实际上是多渠道购买,他会在线上买,会去菜场买,也会在小摊小贩、水果店、社区店去买。我们调研发现最多的一个消费者一个月之内在16个地方购物,随机性很强。
第二,在商家和商品之间,消费者更加“忠诚”于后者。
商家在消费者的心目中的重要程度还不如一些有特色的商品,消费者往往是围绕商品走的,尤其是在常规商品上,各个商家其实没有谁会更占优。
传统来说,零售的商圈都是公里论的,比如说一公里、两公里,甚至5公里,但是我们认为现在的商圈应该是200米以内。
从我们调研的情况来看,超70%的顾客是来自于一公里范围内的,一公里范围内的的顾客更加集中,很多消费者我们在调研的时候去询问他,他明明知道你的门店会更好,东西更便宜,但是因为远一点,他就不来了。
第三,消费者对于品质的认知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高。
通常我们认为坚持只做最好的产品,只进最好的生鲜制品,就可以获取大量的消费者,但是实际上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多数的消费者对品质是很难识别的。当商家因为这个东西是真好而导致价格高的时候,消费者更多的感觉是你的东西比别人价格高,而不是你的品质比别人好。因为,消费者甚至是商家的员工也很难真正认识到蔬菜、水果、肉每一个品类,每个单品能一眼分出好坏,很多人的认知也是盲目的。
第四,消费者对于品质要求其实是不均衡的。
比如说以前传统意义上定义的中高端超市,主要是做中端消费者,那么就理所当然认为那些低端货是不要卖的。但通过调研,发现消费者在对档次的认知上是不均衡的,比如说有的消费者会买30多块钱的酱油,但他只吃3块钱的醋,有的消费者会要吃进口水果,但对吃菜上就毫不讲究。
一方面消费者如果不买高端的东西,你不能以为他是低端顾客,他可能为他的孙子专门要土猪肉,而他自己可能平时省吃俭用。更重要的还有部分消费者觉得要买便宜货的时候,发现商家的东西都太贵了,会产生非常不好的认知。因此,作为生鲜商家需要调整产品和价格的宽度,才可能获取到更多消费者的青睐。
第五,消费者对于价格的绝对值是非常敏感的
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程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呈上升的趋势,根据调研发现,越是老人越是更关注价格,从超市打折促销排队的人群即可看出一二。再加上生鲜品类之间替代性是非常强,它的替代不仅是在一个价格维度上,而且是消费者自己对某种产品是有一个心理认知价位的。如果远远超出了消费者对于价格的心里认定,消费者是不会接受的。
三、社区生鲜业态模式
总体而言社区生鲜从17年发力,仍然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并受到资本的极大青睐,未来前景可期。社区生鲜的业态模式基于店铺面积、商品品类、运营方式等可被划分为6类,包括便利店型(如每日优鲜) 、超市型(如盒马鲜生)、菜场型(如盒马菜场)、专业店型(如百果园)、社区团购型(如邻邻壹)、混合型(如康品汇)。
便利店型代表每日优鲜、超市代表盒马鲜生、专业店代表百果园已经发展了一段时间。当前主流的社区生鲜业态分为四种模式:生鲜加强型社区超市、生鲜折扣店模式、便利店+生鲜模式以及加盟模式社区菜店。不同的模式存在不同的特点:
序号 | 生鲜业态 | 经营面积 | 商品结构 | SKU数目 |
1 | 生鲜加强型社区超市 | 数百平方米到上千平方米 | 生鲜、包装食品、饮料、日用杂货等品类 | 从数千到上万不等 |
2 | 生鲜折扣店模式 | 300平方米左右 | 以基本款生鲜品类为主打 | 1600种左右 |
3 | 便利店+生鲜模式 | 100-300平方米之间 | 包装好的净菜和精品水果为主 | 2000-4000种 |
4 | 加盟模式社区菜店 | 数十平方到上百平方米 | 集中在蔬菜、肉、烧腊、豆制品等几大类 | 500种左右 |
1、传统O2O模式——网上下单,送货上门
大部分社区生鲜采取这种模式,除了永辉生活等少数社区生鲜品牌采用第三方平台+小程序+自主开发APP来实现这一功能之外,大部分社区生鲜品牌选择借助第三方平台来开展到家服务。业内常见的第三方平台(工具)有京东到家、美团、饿了么、有赞、多点Dmall等。
2、网上下单,门店提货——社区拼团模式
在社区生鲜到家业务实施过程中,从门店到消费者手中的最后一公里往往造成了巨大的履约成本。企业物流模型不同,订单量不同,它的屡单成本也不尽一致。
由于社区生鲜本身定位为“小区门口的菜市场”,消费者对到家服务的渴求远远不及一些大卖场或者纯电商平台。因此,社区生鲜延伸了一种网上下单、门店取货的O2O模型,特别是在拼团玩法比较流行的当前,这种到店提货还跟拼团结合在一起,通过“拼团”、“秒杀”活动来带动门店客流和销售。
3、前置仓模式,网上下单,从前置仓送货到家
所谓前置仓,就是以仓为店,将仓库建立在社区周边三公里的范围内,商品由骑手从仓库配送至消费者指定地点。与传统电商相比,前置仓模式由于距离消费者更近,它有更快的响应速度和更高的配送效率。
从商业模型分析,只要商品毛利额大于履单成本,便可以跑通模式。但目前的问题在于,多数前置仓依然处于靠促销吸引用户、培养消费者习惯阶段,这使得其毛利率远远低于实体零售店,从而整体处于亏损状态。
4、社区分销模式(S2B2B2C模式)
所谓S2B2B2C模式,第一个B是指零售门店,第二个B是社区内的“合伙人”(社区中的近邻者、意见领袖)。社区分销模式是社区团购模式的进化版。根据实体零售数字化转型服务商闪电购的分析,社区分销模式在兼具社区团购的优势,能够给企业带来更为实际的销售和毛利的快速增长之外,还有人群定位更加精细化、充分借用市场资源、完善社群的内部运营体系等优势。
这种S2B2B2C的商业模式,充分利用社区团长的个体资源,通过规避末端网点的建设和末端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成为时下比较热门的社区生鲜的商业模式,很值得关注,也是目前各大资本追逐的模式,据调研了解, 仅武汉一个小区就已经进入了十荟团、橙心优选、宝能生鲜、兴盛优选、美团优选、盒马优选、多多买菜、饿了么、厨娘优选等十几个平台,竞争非常激烈。
我们可以预见,未来生鲜行业依然竞争白热化。腾讯、阿里、京东等各大巨头纷纷挑战战略,向三四线城市下沉,“社区生鲜”首当其冲遭到围攻。新的战场已经开辟,诸多大佬下场肉搏,争分夺秒跑马圈地。
未来五年社区生鲜有望经历并购收购潮,而拥有强大资金支持和品牌知名度的大型实体零售企业以及加入生鲜电商升级、开设生鲜门店的商业巨头经营优势突出。
虽然,巨头纷纷入局社区生鲜新业态,万亿生鲜市场面临着消费场景和体验重构的新机会,但是生鲜的阵亡率比较高,原因很多,但是主要原因是因为这个行业本身非标准化的商品就存在很大局限性,而且物流配送也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零售是需要深耕细作的行业,特别是生鲜品类的经营,需要远高于标品的管理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立足于社区、贴近消费者,再加上生鲜品类消费频次高、复购率高、市场空间大的属性,社区生鲜店成为资本和产业层面共同关注的零售业态。
因此,新晋的社区生鲜平台需要什么商业模式,才能面对巨头的挑战,持续取得用户认可、保持漂亮的成长曲线和赢得资本的支持至关重要。中商咨询集团可以为新的创新型企业建言献策,共同探讨适合自身发展的商业模式、盈利模式以及企业发展策略的专业建议。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致电咨询!